因為讀的是Arts management,大部份的同學都是藝術家,有人跳芭蕾舞跳了二十年,有人會七八種樂器,有人開過幾次畫展。共通點是,他們,跟數字都不太熟。
  

首先是九九乘法表,因為美國人不背這個東西,所以遇到70,000×30這種東西,他們都會把手機拿出來按。用手機算東西的速度之快,我常常還沒找到我手機裡的計算機,他們就把答案算出來了。還有出國前的GRE考試,明明是大學畢業生申請研究所在考的,數學題目大概只有台灣國中畢業的程度,滿分800分的數學,大部份的台灣學生都是750分以上。和美國人平均只有五百多分相去甚遠。
  

有次上課,講供給和需求,題目是:本來一場表演可以賣出1,000張票,現在整體需求上升了5%,問現在可以賣出幾張票,我想大部份小學生都可以馬上寫出 1,000×1.05 這個算式,當老師這樣解題時,班上竟然有2/3的人問:1.05的1」從哪裡來的?老師只好把式子拆開,變成1,000+1,000×0.05,這樣大家就懂,而且同學都一付「那你剛剛在寫什麼鬼啊,這樣寫不就好了嗎」的樣子。但當再寫成1,000×1.05時,還是有1/3的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二個星期後,另一個同樣的題目出現,在另一個班上,還是有人不知道1」從哪裡來的。
  

還有一次會計課更是神奇。那天教的是關於存貨成本的記算方式,其中有一種是以Average Cost計算Average Cost顧名思義,就是平均單價成本,把所有的存貨成本加起來再除以數量。有位跳舞的同學問老師,把三種進貨的單價加起來再除以三可不可以。我永遠記得老師臉上的表情,因為他十分鍾前才說過:There's no stupid question.」,所以他只好笑笑的回答:Very creative. Anyone else?」 抽動的嘴角真是快笑死我啦!
  

高中學三角函數和log時,總覺得自己這輩子不會再用到這些東西,事實上也接近如此。而實用主義高度發展的美國,大學部有類似「生存用數學」的通識課程,所上應該是鑑於藝術家不善理財的事時有所聞,所以才有一堆會計和財務的課程,覺得藝術家們需要一點生存技能。我從來不覺得數學有那麼重要,因為這是個數位化的時代,但俗話說,別被賣了還幫人家數錢的意思,我覺得我現在才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