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行銷是個困難的議題,這種事不用來美國唸書會也知道;但當我親身經歷時,它還是困難到讓我覺得我這輩子找到答案的機會很小。

  陰錯陽差,得到了一個實習機會,二月開始在一家小型的獨立唱片公司上班。因為公司小,又剛好會講中文,上班的第一天就上了會議桌。我本來以為只是個和協力廠商的小會,不以為意
當天才知道眼前的來客是芝加哥音樂節的總監和芝加哥中國文化協會的主席(是個大陸人),整個嚇到我。

  好吧,雖然我對他們要談什麼一點概念都沒有,硬著頭皮還是坐上會議桌。聽了半天,才知道他們是為了今年的芝加哥音樂節裡中國的部份而來,因為本公司的老闆去年去了中國一趟,在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客座,和傳統和現代樂手合作,有很精彩的作品,也簽下一些搖滾樂團。他們想看老闆對音樂節有什麼想法。

  老闆亮出他在中國的作品之一,
45轉的七吋唱片,其中一半曲目是Fusion,雖然聽過很多中國傳統樂器結合現代作曲的曲子,但二胡茉莉花的開頭和搖滾樂的結尾,另類而融合,保留了傳統樂器特性,而不是把他拿來當搖滾樂器來用。來訪的客人十分欣賞創作的部份。但在拿出產品現在的包裝時,我看見那位大陸人皺起了眉頭。

  老闆在中國買了一大堆的文革海報再製品,直接當成包裝紙,七個版本的海報,像書皮一樣的裹著唱片。我在不只在一個去中國的老師的辦公室看到文革海報,我不能理解米國人愛什麼。他們也根本不在意海報上寫什麼,但那樣的風格對他們來說很特別,所以他們愛,中國城幾乎都可以買的到,我相信在中國的紀念品店也知道那些金髮的外國人會買這些東西。

  那位大陸人委婉的解釋,那是個混亂的時代,而當代,在中國,大部份會再談到文革,都是想要弄清楚那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不覺得文革能代表中國文化或是當代中國,也不覺得他所熟悉的中國人社群會對這樣傳播方式認同。如果要拿那段時期的東西,他會選擇有一些現代藝術的作品,以那時宣傳物為底,付予新意。

  我可以理解老闆為什麼選擇了文革海報。一方面,我想他也覺得那個海報風格很酷,而且當紀念品店十樣東西有八樣和某樣東西有關時,觀光客就會以為那足以代表當地。另一方面,那樣的東西在米國
marketable,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的他們,大部份是視覺動物,覺得看起來酷他們就會買。但我也可以理解那位中國人的不認同,如果現在有人拿出「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傳單,說那是台灣,我應該也會傻眼,更何況是邁向現代化口號喊的熱騰騰的中國。那不但不能代表現代中國,中國也不想以那樣的方式被認知。

  好了,問題來了,當在異地要將本國文化推展時,應該選擇市場喜歡的方式,還是文化本國想要的方式,如果這兩個東西不幸地不同的話。答案,我還不知道,希望有想到的那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